近日,河南省两会公布数据:2024年,河南省全年生产总值6.36万亿元、增长5.1%。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2023年的4.1%,到2024年的5.1%。取得如此成绩,河南殊为不易。
确实如此。
一方面,河南这一年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经济形势复杂严峻。
另一方面,河南重任在肩——要扛稳粮食安全大旗、挑起经济大梁、确保民生改善。这些工作,都容不得半点敷衍推诿。
回看2024年,河南“不慌张、不懈怠”,实干为先,扛起国家赋予河南的责任。
向前看,2025年河南该怎么干?保持一定慌张感,落实好党中央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河南一定能在服务国家大局中实现更好发展。
1月2日,河南洛阳,在中国一拖大拖公司总装生产线上,工人正在装配拖拉机。(张怡熙摄)
一问:为何要“保持一定慌张感”?
——历史包袱依然不轻、转型换挡处于关键节点、新质生产力仍在培育
“5.1%”,这一数据与去年相比,进步明显。但“进步了就歇一歇”的思维万不能有。干好河南工作,当下反而要“保持一定慌张感”。
那么,“慌”从何来?
从全国视野来看——
河南是个十足的“大块头”:近1亿常住人口、6万多亿经济总量。总量虽大,但人口多,人均值相对少。与其他省份相比,河南需要更加注重亩产效益、注重人均值水平的大力提升。
从企业规模来看——
河南有宇通、中铁装备、蜜雪冰城、胖东来等不少知名企业。但能在全球都叫得响的大企业却不多——属于“有群狼、缺群虎”的状态。遍布各地的企业,有的还存在规模不大、效益相对较低等问题。从长远发展来看,河南多地也正处于转型换挡关键节点。
从新质生产力培育工作来看——
多年来,河南一流高校匮乏,科研院所水平与东部地区相比,仍存在不少差距。近年来,河南着力补齐这一短板,建设多所一流大学研究院、重整省实验室。然而,培育新质生产力非朝夕之功,目前远未到“摘果子”的时候。此时,更需要河南奋发作为,做大做强其他领域,以补足这部分的缺失。
总体来看,当下的河南,“追兵渐近”,各项事业发展不进则退。这两年,外部压力和内部困难叠加,河南必须紧张起来,埋头苦干、懈怠不得。
河南郑州铁路圃田站灯火通明,多列中欧班列(郑州)正在进行集装箱装车作业。(王玮摄)
二问:不慌的2024年,河南做了哪些事?
——优“存量”、育“增量”,经济发展“压舱石”必须稳得住
回望2024年初,河南公布经济运行指标:GDP同比增长4.1%。河南经济总体处在恢复期、修复期、调整期。
此一数据,让关心河南的人并不轻松。人民日报刊发文章《GDP增长4.1%,河南为何不慌?》,号召全体河南党员干部摆正心态、不急不躁,用实干推动经济发展。
心态不慌,并非“不在乎”,更不是“保持原状”。回望2024年的河南,保持了一定慌张感,加紧忙起来。
以2024年六七月的工作为例:
6月29日,总投资达576亿元、黄河三门峡水库清淤试点工程等7项重点水利工程,在河南各地同日集中开工。
20多天后,宁德时代洛阳基地一期项目电池工厂宣布投产。同时,二期项目又接续开工建设。消息称,洛阳基地全面建成达产后,将形成千亿产值。
又3天后,河南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在郑州签约。富士康将在郑州建设新事业总部。同日,富士康新能源汽车试制中心开工仪式又接续举行……
以上,还只是河南省近年来狠抓项目建设的几个缩影。
再看2024年成绩单——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工业投资增长21.6%;
1.68万个“三个一批”项目中,有9718个先进制造业项目;
“7+28+N”产业链群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2.4%,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9.2%。
一手以项目建设为龙头,做增量;一手以科技创新为抓手,补短板。河南既不慌不忙,头脑清晰;又保持慌张感,奋力加油干。
黄河岸边,“中原农谷”内,中国工程院院士、神农种业实验室主任张新友介绍:实验室开展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已选育多个小麦、花生、芝麻品种,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主导品种。
近几年,河南批复建设27家省实验室,主要负责人几乎全部由两院院士担任,在电子信息、新材料、低空经济等多领域,注入创新的“源头活水”。
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创新能力起势跃升、乡村振兴有力有效……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回顾2024年工作评价说:较好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现代化河南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不慌,卸下“发展暂时不及预期”的思想包袱。
不慌,以重振旗鼓的状态轻装上阵,再着力闯出一片天。
2024年的河南,做到了。
空中俯瞰下的郑州一景。资料照片
三问:2025年,河南怎么干?
——保持一定慌张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全力以赴抓经济
做事过于放松,就难有高效率。反之,保持一定的慌张感,大脑兴奋度显著提高,更能提振精神、激发潜能。
人体如此,经济发展也是如此。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收官之年、“十五五”发展谋篇布局之年。对河南而言,更是“蓄势待发”之年。
1月15日,河南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强调: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提前安排、及早部署,全力以赴抓经济、促发展、惠民生,确保一季度开好局起好步,实现“开门红”。
保持一定慌张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河南迅速忙了起来——
近日,河南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以身作则,密集开启调研。郑州、开封、洛阳……,郑州大学、经开区……工作安排紧密,为全省党员干部带了好头。
新年伊始,河南出台28条“真金白银”措施,涉及消费、投资、民生等领域,为全社会吹响拼经济的号角。“超常规、快节奏、具体化,是这28条措施的显著标志,进一步强化‘拼’的意识、提振‘抢’的精神。”河南省发改委负责同志说。
再到河南各地区看看,大家工作状态如何?
在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项目施工现场,只见塔吊林立,但听机械轰鸣,工人们正加班加点抢工期,放弃了元旦休息。
在位于叶县的平顶山尼龙新材料开发区,万吨对位芳纶一期4000吨项目刚刚建成,目前已进入试生产阶段。项目负责人介绍:投产后,将加速补齐集团的尼龙产业链短板。
1月4日,河南省沁阳市经济开发区一工厂车间,工人在工作。(杨帆摄)
1月5日,河南举办第十五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签约一批”项目610个,总投资4395亿元;“开工一批”项目602个,总投资4044.3亿元;结转“投产一批”项目1033个,总投资4344.9亿元。
“别人都在跑,你若只是走,那也是慢的!”采访中,许多人这样形容当下的工作状态。
保持一定慌张感,河南正以奔跑的姿态抢出新局。
当前,河南省两会正在召开,总结过去,展望未来。2025年,河南该怎么干?
1月15日,河南省委召开常委会,省委书记刘宁的讲话,为当前一段时间河南的工作给出了具体答案:
“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
“要提前安排、及早部署,全力以赴抓经济、促发展、惠民生,确保一季度开好局起好步,实现‘开门红’;”
“要突出就业优先,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
在新的起点上,保持慌张感、务实干起来,就能创造更多可能。
近日,记者走进河南多地,但见繁忙景象不断:路上,工程车多;厂里,达产喜报多;线上,签约新闻多……这才投产、那又开工,中原大地的项目建设正热火朝天。
以此次河南省两会召开作为起点,河南要继续务实干起来。
河南大地当下热火朝天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保持慌张感,继续踏实干,河南经济前景必将越来越好、更加光明!(记者 王乐 文方敏 石国庆参与采写)
责任编辑:张家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