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工业基础,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科技研发和技术改造升级,不断延链强链,向着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浚县、叶县、博爱县资源禀赋和经济基础各不相同,可持续发展路径的着力点也各有侧重,但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和成果都有可资借鉴之处。
浚县
强工业筋骨 增发展韧性
1月26日,位于浚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的河南科饶恩门窗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台台智能机器设备隆隆轰鸣,经过100多道成窗工序,具有超强性能的节能门窗依次下线。
“我们生产的超低能耗门窗隔热系数低至0.59,市场覆盖国内200多个地市,还远销欧美、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国家超低能耗、被动式门窗行业标准制定者和行业引领者。”该公司负责人刘家扬说。
为进一步提升浚县家居门窗生产基地的影响力、实现产业集群式发展,该公司还与主要生产隔热铝型材等产品的“邻居”鲁宏建材等上下游企业深度耦合,形成了从原材料生产、零配件整合、系统门窗设计、生产加工到安装服务的全链条运营体系。
这是浚县用工业经济撑起强县“脊梁”的一个缩影。
作为农业大县的浚县,自古就有“黎阳收,顾九州”的美誉,工业一直是该县的薄弱环节。为撑起强县的“脊梁”,该县去年鲜明提出工业强县的发展目标,牢固树立“工业强县、制造业兴县”理念,不断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正逐步实现由“农”到“工”的转变。目前,全县规上企业已达到307家,其中工业企业148家。
传统产业发展有为。以贝迪塑业、科饶恩、鲁宏建材为龙头的智能家居产业,强力推动新技术嫁接、新模式提质、新空间拓展和新品牌培育,去年产值达16.5亿元;以李子园、淇航食品、品鲜一百为骨干的食品加工产业,着力构建“产、购、储、加、销”一体化产业体系,去年产值达22.3亿元。同时,依托当地球类企业生产优势,新上了给力体育匹克球项目,目前产品已远销美国、加拿大等国家。
新兴产业培育有成。瞄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前沿,成功引进上海乐氏集团,与当地老牌企业时珍制药进行合作,共同打造浚县乐同堂生物医药产业园,目前产品供不应求。聚焦新材料产业,规划建设占地300余亩的可降解材料产业园,园区龙头企业特创生物科技已与中国邮政、顺丰、韵达等快递头部企业达成合作协议。
产业园区建设有效。充分发挥“一县双省级开发区”的优势,不断筑巢引凤、腾笼换鸟,累计盘活闲置企业16家、闲置土地225亩。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百顺源食品项目从开工建设到投产仅用时5个月18天,跑出了项目建设的加速度。京东、顺丰、极兔、韵达等多家头部企业顺利入驻白寺现代物流园区,云仓存储、冷链运输、电商直播等多业态发展势头良好,去年“618”和“双11”,快递分拣单量分别达到130万单、150万单。
此外,浚县大力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创新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推动重点企业加强与上海科学院、郑州轻工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并引进挂职博士9名、创建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88.1%。(记者 陈晨 蒋晓芳)
实践者说
近年来,浚县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手强“链主”育龙头,一手上项目强支撑,统筹传统产业迭代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初步形成了食品加工、智能家居、新材料等7大产业集群18个产业链。下一步,浚县将坚定不移把工业强县作为第一战略,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塑造产业优势,着力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
——浚县县委书记王远征
叶县
壮主导产业 建链式生态
2月3日,记者在叶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的河南维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工地了解到,开年以来该项目加紧推进,目前设备已完成安装调试。
该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氟代、氯代及酰化等芳烃系列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新材料和其他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企业。项目总投资6.7亿元,是平顶山市重点项目,2024年开工,目前一期已完成。
煤、盐化工联动发展,是叶县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抓手。目前该县已培育出两个开发区,形成了尼龙化工、盐化工两大主导产业,成长为平顶山市中国尼龙城的“一核一翼”。
为充分发挥叶县作为中国尼龙城主战场的作用,该县紧扣平顶山市“壮大新动能、奋进百强市”目标,制定出了工业立县、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构建“七群十链”产业体系,各产业链群链长、工作专班、链主企业思路同谋、图谱同汇、清单同建、招商同抓,合力把产业链群做实建强。
项目是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叶县围绕绘就的尼龙和盐化工两大产业图谱,高站位落子定盘攻项目,以“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为抓手,使一大批好项目、大项目落地叶县:前9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落地项目数居全省第六,总投资居全省前十。2024年,叶县谋划实施重点工业项目35个,总投资320.61亿元;“三化改造”项目28个,总投资194亿元;6家企业8个项目被列入“再贷款企业名单”;叶县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62.1%,其中工业技术改造完成投资12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为21.2%。工业投资增速远高于全省增速。
去年,在延伸尼龙链条上,己二腈项目投产,氢氨项目、2万吨尼龙切片项目投产并达效,锦华新材料年产1.5亿米高档特种锦纶布料二期建成投产……构建成了“己内酰胺—尼龙6切片—尼龙6民用丝—织造—印染—纺织服装”的尼龙6产业链;20万吨己二腈、40万吨煤制氢氨等项目建成投产后,形成了“己二腈—己二胺—己二酸—尼龙66盐—尼龙66切片—尼龙66工业丝—帘子布、工程塑料”相对较为完整的尼龙66产业链条。
而在发展盐化工上,随着维中新材料医药中间体项目建设进入尾声、亚洲首座深地盐穴大规模储氢项目开工建设等,盐化链条增至“盐化产品、医药中间体、聚碳材料、锂电新能源、盐腔储气储能”五驾马车,形成了以联合盐化、氯碱股份、聚碳材料和新天力四家“邻居”公司为龙头的产业格局。
2024年,叶县推动建设管廊项目,投用后将实现两个开发区蒸汽、氢气、氯气、氮气的合理调剂、降本增效,进一步促进煤、盐化工联动发展,全县主导产业将加快由“单点引领”向“链式生态”转型。
产成链、链成群,有力支撑了叶县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2024年,叶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全市、全省11个、13.7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和税比始终保持在全市第一,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足。(记者 张海涛 通讯员 姬冠鹏 杨沛洁)
实践者说
产业链是经济运行的“脉络”,是经济发展的“活水”。近年来,叶县依托尼龙化工和盐化工两大主导产业,走出了一条延链补链强链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处在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交汇点,我们将以叶县“1310”总体部署为目标,持续深耕主导产业,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基础支撑迭代升级、民生和社会事业改善等领域,让叶县新项目、好项目源源不断,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叶县篇章。
——叶县县委书记文晓凡
博爱
锻创新实力 聚转型动能
1月26日,位于博爱经开区的博爱新开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研发中心主任张森林正带领团队优化升级PVP产品工艺流程,相关产品将广泛应用于医药、锂电池、食品等多个领域。
“在公司外籍首席科学家Herb的带领下,新开源坚持创新驱动,成功研发欧瑞姿系列产品,实现了年产2万吨NVP关键技术和生产流程的创新,打破进口依赖,突破技术封锁,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博爱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局长王创利说。
科技创新锻造核心竞争力。2024年以来,博爱县加快市县融合发展步伐,围绕焦作市加快建设创新驱动示范城市,推动重大项目纳入全市“三十工程”一盘棋,聚焦工业扩量、农业提质、文旅增效,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以创新驱动,实现产业转型提质。
企业“大而不强、小而不精”,产业链条短,创新体系不健全,创新能力不足,成为博爱县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个“拦路虎”。
如何降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在发展中所占比值?唯有依靠创新驱动。
推动科技创新,激发转型“动能”。博爱县实施“添翼计划”和“345”创新行动,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充分发挥企业在产学研中的主导作用和在创新链上的支撑作用,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该县20家企业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武汉科技大学等12家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成果丰硕。
建设创新平台,打造产业集聚新载体。该县充分发挥新开源、焦作金鑫恒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2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站点示范作用,着力打造高能级科创基地和创新平台,推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先进技术集成、科技成果转化。西安交通大学能源动力装备及新材料技术研究中心内,太阳能光伏组件智能除尘除霜项目进展迅速。这是西安交大首个与县级政府联合创立的科技创新平台,环境模拟实验室在防除冰领域、抑霜除霜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如车之双轮、缺一不可。
结合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博爱县创新性实施“2345”工程,推进政府机构和投融资体制改革、争取设立化工园区2项改革,构建汽车零部件、新材料、食品加工3个产业链群,推进产业、基础设施、民生、招商引资40个重点项目建设,优化“水、电、气、热、港”5个生产要素,以制度创新催生发展“势能”。
创新赋能,龙头企业“体量”更大、“体格”更壮:亿水源的铝酸钙粉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新开源的PVP、欧瑞姿产品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馨之源的香紫苏内酯产量全国第一。
科创引擎发力,增添发展动力。2024年,博爱县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8%,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9%,均排名焦作市第一。此外,博爱县外资外贸工作实现逆势突破,3年来实际利用外资1.17亿美元,排名全省第一。(记者 樊霞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姚广强)
责任编辑:张家祺
|